3月20日,阿庄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召开。会上,阿庄品牌创始人王铁庄宣布,阿庄地道豫菜正式更名为阿庄新豫菜。
这是阿庄品牌的一次战略升级,从菜品到服务再到环境,均采用了新的呈现和表达。对阿庄来说,这是其发展历史上的一小步,却是豫菜创新发展的一大步。
“这次阿庄由‘地道豫菜’更名为‘新豫菜’,不单单是名字的变更,也不仅仅是LOGO的变更,而是我们对于品牌发展的一次战略性升级。”阿庄品牌官郝火在分享开始便扔出了猛料。
2023年下半年以来,餐饮行业内卷加剧,不仅无数新兵倒下,不少餐饮老兵也相继阵亡。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阿庄品牌出现了逆势上扬,并且连续5年荣登大众点评必吃榜,成为郑州餐饮上榜大众点评必吃榜最多的两个餐饮品牌之一。
这一切都得益于阿庄有着十分清晰的战略认知。郝火用三句话总结了阿庄品牌一直以来的战略方向:深耕餐饮行业,专注豫菜赛道,聚焦产品优势。
“产品是阿庄的核心优势,产品背后的人是灵魂。”郝火说,“除了创始人是科班出身,我们核心厨师团队都在各自细致划分领域从业超过20年。”
阿庄品牌创始人王铁庄表示,新豫菜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新物种,而是在师出有名的传承中,融入契合时代的创新。不是完全舍弃,而是守正出奇,继往开来,用更新更发展的眼光,去更好地演绎和传递河南味道。
阿庄品牌在发展中不断对标北上广深的一线品牌,包括米其林餐厅,包括黑珍珠餐厅。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持续优化,能够给阿庄的顾客带来更多更好更美的体验。”王铁庄表示,“阿庄做新豫菜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心所向。”
一直以来,豫菜圈内部往往会将豫菜称为“八大菜系之母”,但是客观来说,放眼全国看,大众对豫菜的感知微乎其微。
“许多人不了解什么是豫菜,更不要说味型或者代表菜了。我们做新豫菜,就是要通过在传承基础上融入契合时代的创新,把豫菜做得更好吃,让更多人知晓,让更多人喜欢。这也是阿庄的企业使命,用匠心传递豫菜之美。”郝火说。
要做到河南宴请新名片,需要靠顾客的嘴巴去投票。“这就要求我们去提高河南宴请标准,打造顾客的极致体验。”她进一步阐释。
产品上,阿庄将继续坚持选好材、新鲜做。“2024年,以及未来,阿庄会在深入原产地、掌握好食材上持续深化,从产品的源头,从供应链上去垒实阿庄产品力的护城河。”王铁庄说。
空间上,不仅要做到从餐饮专业的角度去考虑顾客的舒适性需求,并且要做到兼具美感。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把控细节,追求品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顾客对于品牌调性的感知。
他认为,最大的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忠于传统而不拘,敢于开拓而不妄。”这也是在他办公室墙上贴着的两句话。
他表示,阿庄的出品遵循1/3传承、1/3原创、1/3融合创新的整体布局。具体的思路上,王铁庄表示要用河南的方法料理世界,用世界的方法启迪河南。
他以阿庄沿用“河南食材全国烹”的产品打造思路呈现的“信阳黑猪肉叉烧”为例,进行了说明。这是一道采用河南本地优质食材,加上广东经典的烧腊制作技法呈现出来的新菜品。在选材上,10斤五花肉只能选取3斤做这道菜品。在口味上,降低了粤菜叉烧制作中的甜度,更适合北方人的口味,一经推出便深受顾客喜爱。
“今天只是个开始,后边还有一百步一千步一万步,等着我们去探索,等着我们去创新去改变。对于阿庄未来10年的发展,我们依然持续坚守笨人慢功夫。”他说。
从创立之初,阿庄一直坚守高汤做菜,无汤不成菜。任何一个菜系都有它的灵魂,汤是豫菜之魂,阿庄仍将坚持每天凌晨花六七个小时吊汤。
每道菜背后都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支撑,以“地方菜系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餐饮界泰斗和美食名家等开启圆桌论坛,共话豫菜传承与创新。
湖北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建议:“将世界食材从形式和口味进行多维度呈现,将普通食材用特色技法和装盘手段呈现,将特色食材用融会调味手段呈现,将山野食材用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呈现。”
豫菜泰斗陈进长叮嘱:“要像楚菜名扬全国那样,阿庄也要通过坚持不懈让河南新豫菜出圈……”
著名美食评论家,《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美食顾问董克平认为:“餐饮人要跟随时代发展借势而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鲲鹏展翅九万里。”
“新京菜”创始人、京遇餐饮集团董事长段誉建言:“新豫菜要深度链接市场和消费的人,找到地方菜系的品牌语言,打破河南与外界交流的界限,以获得话语权。”
中国烹饪大师、鲁班张餐饮集团葱烧海参事业部总经理陈伟认为:“发展新豫菜可大致分为四部分:敢于使用新食材、多用食材,敢于运用低温满煮、万能蒸烤箱等新技术,敢于尝试黑松露酱、番茄沙司等新口味,敢于让装修等与时俱进、进行新呈现。”
圆桌论坛由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孟磊主持。他叮嘱:“没有17年间对‘地道’的坚守,就没有17年后今天的创新发展,一定要将二者结合好。”
落实“1+20”一揽子政策、引聚五类人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引才政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