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地狱厨房
发布日期: 2024-02-26 13:49:38 来源: 米6app官网登录

  提到关于“美食”的节目,我们很容易想起《主厨的餐桌》(Chefs Table) ,这个系列围绕着不同的厨师,用精致的菜肴引出广义的人生理念和饮食文化。食物一旦搭配价值观就会显得更为高级,并让观众对食物的想象失去上限——但这又未必不是一种天真的失真。

  如果你看过《流浪者:一部关于安东尼·波登的电影》(Roadrunner: A Film About Anthony Bourdain) ,你会发现残酷的真相——一个厨师的一生很容易失控,厨房里发生的一切将影响厨房之外的生活,生命将失去弹性。

  安东尼·波登是一名厨师,他把前半生奉献给厨房,后来因为揭露了不少行业内幕,转而成为畅销书作家,也成为了最早跑遍全球的美食节目主持人,可头脑如此清晰而富有探险精神的人最终选择了自杀——2018年,波登自杀身亡,留下他的长青纪录片剧集《未知之旅》。即便再坦诚,走得再远,仍未曾面对过内心的混乱声音,当内向性格和无法抑制的瘾症触碰了高压的工作环境,人最终变成一口枯井。

  在熊家餐馆的后厨,聚集了一群失落的厨师,餐馆的后厨也不似雷蒙德·布兰克在《好厨有道》里所呈现的快乐实验室,出现在这里的人需要一丝不苟地工作,很难带着笑容。

  总之,食物可以是高级的,食客可以是华丽富有的,但厨师是卑微的,能做出美食的人并不一定比浑水摸鱼的人轻松。

  Carmy亲自做了一道菜品,让后厨的厨师们试菜,这是他们第一次吃到如此简单又美味的东西。这次试菜帮助Carmy建立了威望。

  《熊家餐馆》里的人物多被绝望的处境和自我毁灭的冲动击倒。从第一集开始,观众看到的是逼仄肮脏的后厨和艰难运转的厨房系统和外卖系统、炉火、刀具、老旧的设备……它们和后厨的人一样失控,小小的事故可以每时每刻中止营业,引爆潜在危机。

  Carmy在做饭时出现幻觉,险些让厨房失火,剧中的镜头经常在后厨那些危险的工具上停留。

  年轻的大厨Carmy在哥哥自杀后回到芝加哥,打算接手经营这家处于财务崩溃边缘的餐馆。而他接手的,不止是一份生意,还有一份登不上台面的菜单,一群“旧人”,无数的烂摊子,以及上门拜访的债主。

  换句话说,这家餐馆大概会有一万种死法,它的每一个支撑点都破旧不堪,此前很多人为其投注了期许和真金白银的支持,但没有正真获得任何回报。

  债主前来收店,Carmy这才知道不只是经营不善,还欠有巨款,他在心中更加埋怨哥哥,没有人知道钱被挥霍到哪里了,他的哥哥从未提及。

  这家餐馆有一种劣质又顽固的味道,就像我们在深夜里为果腹选择的路边摊,材料用的是工厂加工的半成品,堆起来的番茄罐头已然代表其选择,它有稳定贫穷的老客户,不足以支撑餐馆的运营,但也带着这家餐馆不倒闭的借口。

  番茄罐头是Carmy哥哥留下的东西,也是线索,此前餐厅一直用这样的半成品给顾客做饭。当然,真正的厨师不会用这种东西,Carmy直接抛弃了它们。

  除了Carmy,其他“工人”无法被称为“厨师”——他们的工作流程是快餐式的,但又没有连锁店的效率,其实他们只需要把食物做熟,做出单一而浓烈的工业味。在Carmy回来之前,这样的味道并无罪过,就像没有人谴责流浪汉为什么露宿街头。

  Carmy对待一份芝加哥经典三明治的态度暗示着想要改造后厨生态的欲望,他调整了牛肉的供应商,更改了炖肉方式,改良了烘焙面包的流程,把顾客最喜欢的单品删掉,仿佛是正在践行全新治理观念的储君。

  在首集中,Carmy对待一份芝加哥经典三明治的态度暗示着想要改造后厨生态的欲望,他调整了牛肉的供应商,更改了炖肉方式,改良了烘焙面包的流程,把顾客最喜欢的单品删掉,仿佛是正在践行全新治理观念的储君。

  如果这是一家新餐厅,这些操作将显得更为合理,Carmy如果有充分的准备来让餐厅大换血,那么《熊家餐馆》的剧情大抵是治愈系日剧的励志走向——但《熊家餐馆》是黑暗的,Carmy做这些仅仅源于无理由的叛逆和心底的不解与愤恨,若不在后厨里抢占话语空间,这些情绪会向内腐蚀,走向更阴暗的角落。

  Carmy是真正优秀的厨师,但他对美食的热血是畸形的,事实上,他对任何事物的热情都是畸形的,是始于无法自控的创伤。

  Carmy脑中经常闪现被主厨精神虐待的回忆,每一句都是越过菜品评价所进行的人身攻击,这样的声音摧毁了Carmy。

  其实观众能够最终靠Carmy这个人物和演员杰瑞米·艾伦·怀特的出色表演体感类似《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疲倦不堪,创伤可以瓦解一切看似坚实的结构,这放在《熊家餐馆》同样生效。

  后厨的人们不只是一个重组的家庭,还是一个团队,后厨这块小空间不知不觉中堆积了太多的戾气,他们在厨房里转弯时会大喊“Corner!”以避免相撞,Carmy始终围绕着危机打转,和所有同事在高压环境下短兵相接。

  厨房时间与餐馆内和餐馆外都是不一样的,很像是把种种需求拧紧再拧紧,再通通装进一个高压锅。

  忙起来的时候,没有一位厨师能避免程序化工作带来的诱惑,更无法享受烹饪技术的施展带来的成就感,顶级的嗅觉和味觉则是为高级餐厅的标准服务,创作出色菜品而获得的兴奋感也被榨干了,得到来自主厨的权威认可是仅存的希望。

  高速运转的噩梦段落,Carmy的梦里出现过一只熊,这是他焦虑的来源,隐喻着潜伏在他体内的,因亏空带来的攻击性。

  这是他焦虑的来源,隐喻着潜伏在他体内的,因亏空带来的攻击性。从噩梦中惊醒的Carmy在一大堆专业书籍面前逐渐冷静下来,书则是他的诺亚方舟。

  从噩梦中惊醒的Carmy在一大堆专业书籍面前逐渐冷静下来,这是他回到现实世界的诺亚方舟。

  《熊家餐馆》第一季由克里斯托弗·斯托勒和乔安娜·卡洛联合执导,克里斯托弗·斯托勒拍过很多纪录片,这中间还包括在2013年拍摄的关于厨师Thomas Keller的《Sense of Urgency》,因此他更了解厨房中的秘密,包括组织方式,高超的技巧,以及厨师们的工作状态。

  Carmy暴饮可乐,大口吃零食的特写镜头,顶级厨艺并不能够满足一位顶级厨师的味蕾,压力之下,垃圾食品是归宿。

  但这部剧并没什么餐厅术语,菜品的出现多是为了剖析后厨里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熊家餐馆》人物之间的核心冲突条理清晰,剧本痕迹很重,随便拉出两个人物比较都很有意思——

  比如Carmy和Sydney都是年轻、有天赋又经验比较丰富的厨师,他们出现在这家餐馆是不合时宜的,无非是想挣脱那个摧毁个人意志的系统。

  Sydney给食评家吃了自己创新的意式烩饭,得到了超高的评论,她证明了自己足够优秀,但这也让她和Carmy产生巨大的矛盾,Carmy认为这道菜有缺陷。

  通过向下选择的工作进行自我救赎,这是经典的故事模板,但《熊家餐馆》选择了延续了角色们的失败,还让他们从魔鬼的奴仆变成魔鬼的孩子。

  Carmy又丧又绝望的瞬间,亲人离开,家庭里仍有矛盾,别人被他的状态影响,连在后厨的新同事也在不断远离他。

  Carmy是比Sydney拥有更多特权的人,他在最好的厨房里学习过,包括Noma和French Laundry,得到过来自评论界的肯定;

  Sydney同样有天赋,有技术,非常努力又足够自律,但她这一路并不那么顺利。因为性别和“非白人”的身份,Sydney在后厨的遭遇之坎坷远大于Carmy,这迫使她去冒险创业,但试错成本却又如此高昂。

  来到了这家餐厅,本会有一个更轻松的开始,但Sydney发现了自己仍不是身处高位的人,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她的建议均不会被充分尊重。

  Carmy给了Sydney太大压力。她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事,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Carmy却给了她更多的工作和伤害性不小的权力,她被剥削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让她学到任何东西。

  他们继承了父权制给予的地位,Carmy能够取代Richie,得益于他在专业上的优势;

  但Richie擅长以暴力手段解决Carmy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可一经发现自己被冷落,Richie便成为那个制造麻烦的人。Richie不知道怎么融入这家餐厅,也不知道怎么与世界相处,其实可以说他是因为最好朋友的离去而沉浸在悲伤之中。

  拿枪处理问题的Richie,他更了解这家餐厅所处的境况,这种行为维持了餐厅正常运营,但也稀释了Carmy在后厨的权威性。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去如此去理解哥哥的死亡对Carmy的影响,可他们的受挫不完全来自外界的施压,而是因为没有被既得的馈赠所满足。

  因为“不接电话”而大吵特吵,小矛盾经常让这些男人暴走,但种种细节也暴露了Richie的生活有多么糟糕,就像这件餐馆一样,难以被救助。

  而Sydney在整个第一季,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失控,这是她积攒数日的爆发,也是仅有的反抗。如此生态系统中,女性、少数族裔成为被他们攻击的对象,Sydney的遭遇是一种典型。

  因为性骚扰的言论,Sydney对Richie破口大骂,这是她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失态,但她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这一刻,她变成了残忍对待她的Carmy。

  同样,Marcus也是一面镜子,他是Sydney和Carmy“最初的梦想”的化身,代表着最纯粹而疯狂的热爱,但因为对甜甜圈的钻研脱离了厨房系统,他受到了惩罚。

  Marcus的甜甜圈终于成功了,却被Carmy一把丢在地上,但此前Carmy曾是鼓励他创新的人。

  作为保守顽固的上一代,Tina不愿意接受年轻女性后辈成为领导的事实,她的抵触态度源于自己的经历,在后厨,她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关注和鼓励。

  而且凭借生存经验,Tina清楚自己不能冒犯的是厨房里的任何男性,却可以看轻其他优秀的女性,她清楚自己是因为什么没有正真获得更好的前途。

  Tina得到了Sydney的肯定,她的表情里满是不适应、不可思议和感动,从这以后她开始相信自身身边的人,也想要做出更好的菜品。

  拥挤的餐桌、设备故障、堆积如山的订单、高压的工作氛围,哪怕是这么一家小店,如果想稳定地运转下去,都需要面对这么多风险。

  《熊家餐馆》的故事语境非常现实,即——厨房其实是抑郁症和躁郁症群体的容身之所,在一个紧绷的失去理智的环境里,他们的症状开始适配。

  Richie想要辞职,他感觉自己在这家餐厅的原有价值被Sydney剥夺了,本来要用枪解决的问题,Sydney用分发食物的方法轻易解决。

  事实上,每一个名义上的“团队/家庭”都在模拟某种权力模式,局部的适应性让每个角色都更加立体和合理,这包括Richie掏出的枪,Carmy内心残余的父权制毒素,Sydney代表着更加女性主义、高度理性的思维方法,但每一种方式都会互相碰撞爆炸伤及所有人,也不能成为彼此替代的方案——他们必融合。

  Sydney与Marcus的友谊线,他们对烹饪拥有真正的热情,Marcus一心做好甜甜圈,而Sydney连做梦都会思考创新的菜品,这是他们与Carmy的区别。

  “自我毁灭”一直是艺术家汲取灵感的黑暗地带,同时它还是作为装饰传奇故事的流通货币,甚至是一种笼统意义上的“天才”的替换词。

  《熊家餐馆》不愿复述虚伪的天才论,因为伤害是真实存在的。“自我毁灭”的人并不是自取灭亡,也不只毁灭自己。那种经典的“天才自毁”的故事是把个体当成耗材,喂养悲剧,其实也就像打着高级灯光,用昂贵摄影机拍下的美食片一样,掩盖了这个行业存在的绝大多数问题。

  Carmy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舒展,这是整个第一季里,他们第一次充满希望,他们真的有钱了,而餐厅经历的这些磨难也让他们了解该把钱花在哪里。

  但第一季的结尾预示着一个截然不同的开始——Carmy发现了哥哥藏在番茄罐里的巨额现金,餐馆能开下去了,还能够更合心意,但这笔钱能实现什么呢?会不会冒险着拥抱理想主义,我想我们大家可以开始期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无痛取消订单!花小猪试测“免死金牌”,司机:一天能取消999次,这功能够爽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荀玉根:建议设立平准基金规模可达3万亿

  查尔斯被七千多张贺卡包围感动落泪!外媒曝他只剩6个月?凯特根本没住过院?真相到底是什么?

  iPhone 用户反馈升级苹果 iOS 17 后,通话时存在音量过低问题

  英特尔CEO确认台积电先进工艺将助力生产Arrow Lake和Lunar Lake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