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耕开拓区域校园市场
发布日期: 2025-01-07 10:45:48 来源: 洗碗机

  大家好,我是极易校园的负责人刘金铭,我非常荣幸能在凌总的私董会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个人的创业经历。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毕业于山西省一所专科院校,在过去的四年里,我有幸涉足了多个不相同的领域的业务,包括微商、新零售、人力资源、灵活用工、校园表白墙、校园生活服务、在其中也包含着校园其他项目和当前的教育培训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教育培训领域,并已开始减少对别的业务的参与。现在,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教培领域的发展。

  回想起2019年从武汉回来后,我一直在创业的征途上奔波。从最初的微商、新零售,转行到人力资源、劳务派遣、灵活用工,然后扎根于高校市场,经历了2019年的起源团队、聚源团队,到2020年的极易兼职,2021年的极易校园。

  同时,我也开启了高校小团团的IP,2022年改名高校团团IP,今年则推出了团喵IP、高校团团也步入生活圈筹划当中。这条创业之路既有人们的支持,也有人的指责。

  2019年9月,初到榆次大学城的我,踏入了人力资源行业,并开始了寒假工招募工作。当时我觉得机会来了,但是2020年的疫情又给了我沉痛的一击,好在也做出了一些成绩。随后在思绪的引导下,2020年6月我成立了极易兼职团队,正好赶上了灵活用工政策的出台,成功入局。

  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我们通过快手短视频图文招聘和微信公众号搜索引擎优化,成功吸引了五万私域流量。在此期间,我们与上百家个体商户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为他们提供了30000多次兼职机会。这些举措有效地帮助了数百人实现长期(半年)就业。

  2021年4月,我从校园步入社会,深刻认识到当前就业市场的困境。同月,我开始探索校园自媒体领域,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机会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当时,我并没过多考虑自己是不是能够做好,因为我坚信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目标。

  我花了半年时间,学习校园领域运营方案、起号数量87个,成功总结出一套校园流量打法,快速熟悉各平台逻辑、算法、规则,为我日后入局做好铺垫。从2021年9月开始,郑重进入高校市场,并领导了我的第一个团队。虽然成绩不佳,但没有气馁。进入校园市场后,开始多元化发展,迅速打造了个人IP。

  到目前为止,我的高校团团IP已拥有数万学生粉丝。举办了多场活动,我担任了贴吧校园、中国电信的校园大使。通过融入行业圈子,快速扩展社交圈,结识了许多朋友与资源方。

  我坚持本地优势,在学校搬迁新校区时,我成功地将整个校园流量口全部打开并入驻,我与学校80%等实体商业进行合作,从实体入手进行整合营销,在短短的1个月内,我将学生的流量迅速地吸引过来。后续我启动了“晋职驿站校园生活服务平台”项目,这一个项目成功地签下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协议。

  当时,校园外卖平均日单量在1200单,峰值达到2700单。但是由于系统的缺陷和院校属性的问题,我后续几个月,更换了3种运营模式,都无法将自己脱离出来,这使得我每天90%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一个项目上。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23年3月,由于资方现金流开始断裂,他所投的其他校企项目也陆续停止。在接下来的3-5月,我一直在催促资方更换系统,经过我的坚持和努力,这个事情终于在5月份得到了解决(那时正好乐信找我)三方互利共赢。此时,我一方面不想继续这一个项目,但又不甘心看着自己长时间的努力没有结果,于是,我决定继续前进。

  在进入乐信2个月的时间里,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远程操作达到峰值3000单),一度感觉到很自豪。但是,实现这个结果之后,我又陷入了迷茫,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随着项目的增多,精力的消耗愈发加剧,我开始感到内心疲惫。

  由于我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活跃和紧张状态,导致了精神内耗。尽管我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兴趣,却发现了自己无法付诸行动,长时间的过度紧张导致我的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对工作失去了兴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低迷的死循环。

  公司7-8月放假,我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去中国电信精英训练营,两个月时间培养出来一个院校负责人,他来接盘我守了已久的学校,并且相关的业务也开始交由他对接进行。

  在2023年的开学季,通过抖音短视频院校关键词斩获上百万播放,并引流将近5000人高考志愿生,精准转化新生3000人,辅助院校负责人拿下今年新生第一波资源。

  我当前正在摸索,如何从0-1搭建校园团队。吸引力法则中有一条:“你用什么吸引就会聚集什么样的人”。校园团队需要先做深、再做宽。先要做的精进,才能再做复制。

  首先要确定你找的这个人,适合市场团队?还是适合业务团队?市场团队(以结果为导向):短平快的完成公司目标任务(学生会、社团、学生组织。业务团队(以业务为导向):进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洗脑(小白)

  绝大多数的人群,适合市场团队。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做这个事情、肯定是对钱感兴趣。其次才是对这件事感兴趣。所以我做品宣的推广,是两种方案。

  花钱做市场,做的不是能招多少生,出什么业绩,先用校园实习生这个噱头去铺垫2次。有想法了解的学生去聊这些学生,他们的想法。在招校园实习生的时候,其他人去公关学校相关领导,拿下校企合作。

  现在学生的想法跟我之前做市场的时候想法只能说是聚焦于“学校”这一点。比如说:当时我做市场,考虑的学校因素是30%,现在学生考虑的学校因素是80%。疫情3年过后,人不是不好找了,而是敢干的人太少了。校园的商业也慢慢被院校承接。

  从与这些候选人当中去聊天,选择那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明白他们的想法、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最终靠一些测试和案例分析来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适应性。例如:创业模拟沙盘。

  这里也有很多人有误区:比如这个学生很优秀,这个学生对你画大饼,自我感觉特别膨胀的。这两种我个人是不会去选择的。为什么呢?特别优秀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更大的地方去实现自我价值。

  我一般的选择是:“成就他人完善自己”有这种意识的同学,基本上我都会去面聊。接着进行全方面的一个了解。

  我一直深陷一个误区:通过我的产品用户分析,思考推广方式直接去开展。这个想法实现起来很难实现,让业务团队第一印象对你的关系就非常疏远。正确的第一步是了解公司有什么业务有什么渠道有什么资源。培养团队第一步是培养自己。

  让自己了解公司的有哪些业务与产品。接下来就是定团队,公司有公司目标,团队也要有团队目标。团队目标是由一帮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去定。

  团队发展三个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就可以,然后再去招人。3个价值观高度一致的人去感染这个价值观模糊的成员。

  接下来就是团队框架,要自己去分析、思考这个团队怎么去构建起来。我一般只是去看其他公司,他们是一个怎么框架,那么再思考他们这个团队框架的不足。

  校园团队的组织构架需要根据总体的发展节奏去做调整。所以根据当前公司的现状、水平及战略目标去构建。初创公司建议由创始人直接去对接,可以越来越好的了解一线的想法、问题。

  团队构建完成之后就开始定分工,每个岗位主要做什么?通过你要取得的一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明确几个岗位的方向。在团队发展时,需要学会放权。把权力放给基层,让基层更有积极性与使命感。放权要由度,而权限也是动态变化的,团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新的工作完成。这时候就是新权限的解锁。

  通过公司资源来激励团队,通常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种激励方式就像一个大饼,让小组成员看到未来的可能性。同时,这个大饼也是实实在在的,小组成员能够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许多企业为何会招聘校园大使,并为其颁发实习证明和聘书,是因为这一些证明和聘书具备极高的社会属性。对于学生来说,能轻松的获得这样的认可意味着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了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这种认可不仅让学生感到自豪,还会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非常感谢各位阅读完,同时我也在摸索一套关于校园团队的系统性搭建方案,希望我们大家可以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