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把博物馆“带到”学校 把讲堂“搬进”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24-07-07 09:12:59 来源: 案例展示
“‘碑’字为什么少一撇?篆书和隶书‘碑’字是怎样写的?”在11月27日的升国旗典礼上,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校外教师”,给大学南路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书法及民间传统文明课。
在大学南路本学年第十四周升旗典礼上,来自五八中队的薛婷予和陶佳妤两位队员叙述了她们与博物馆的故事,从他们的叙述中,同学们了解到,学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三公里范围内,有很多主题鲜明、别具特色的博物馆。其间,就有我国最大石质书库——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字为什么少一撇?篆书和隶书中‘碑’字是怎样写的?碑林最早的用处是什么?哪些书法家的著作保藏于碑林?”当天的典礼上,西安碑林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李慧及几位讲解员向同学们逐个介绍,“校外教师”带来的一幅黄庭坚长幅诗帖更让同学们大饱眼福。
升旗典礼后,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们为该校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互动体会课。仓颉造字的故事、汉字的演化、碑文的文明、昭陵六骏的命运等民间传统文明的教学,拓宽了学生们的常识储藏。拓印体会环节,孩子们纷繁上手,半尺见方的木板,古拙朴素的线条,着墨、覆纸、拓印,沉积的是年月的痕迹,寄寓的是夸姣的祝福,传承的是鲜活的艺术。一位喜爱书法的学生说:“即使是大书法家,他们的成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所以我要加强操练。”
学校相关担任这个的人说,一个博物院便是一所大学校,咱们把博物馆“带到”学校,把讲堂“搬进”博物馆,让博物馆的“国宝展柜”,成为同学们“好奇心的陈列柜”,引导孩子感悟先人的才智,学习民间传统文明,力求孩子们文明自傲,文明传承。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 告发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